
【夏商周时期】
奴隶社会的章服制度是以「天子」的冕服为中心,逐步发展和逐渐完备。根据古典的记载,夏、商两代已有冕服,周代冕服则在继承夏、商制度下变革发展,影响后世各朝的章服制度。
商周时代的服饰,主要是上身穿「衣」,衣领开向右边;下身穿「裳」,裳就是裙;在腰部束着一条宽边的腰带,肚围前再加一条像裙一样的「韨」,用来遮蔽膝盖,所以又叫做「蔽膝」。
【秦朝服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国后,为巩固统一,相继建立了各项制度,包括衣冠服制。秦始皇常服通天冠,废周代六冕之制,只着“玄衣纁裳”,百官戴高山冠、法冠和武冠,穿袍服,佩绶。
(特点)秦朝(前221年-前206年)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秦始皇赢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国家。秦始皇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等,为中华国家势力和汉民族的形成及延续留下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因为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发现,秦代的服饰和风俗研究有着丰富的历史资料。
男服服饰秦始皇规定的大礼服是上衣下裳同为黑色祭服并规定衣色以黑为最上(周人的图腾是火,因秦始皇十分迷信阴阳五行之说,所以认为是秦的水灭掉了周的火。而黑色主水,固尚黑),又规定,三品以上的官员着绿袍一般庶人着白袍。
【由来】汉服,又称汉衣冠,中国汉族的传统服饰,又称为汉装、华服,是从黄帝即位(约西元前2698年)至明末 (公元17世纪中叶)这四千多年中,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通过历代汉人王朝推崇周礼、象天法地而形成千年不变的礼仪衣冠体系。自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汉服已具基本形式,历经周朝礼法的继承,到了汉朝形成完善的衣冠体系并普及至民众,还通过儒教和中华法系影响了整个汉文化圈。汉人、汉服、汉语、汉俗由此得名。日本、朝鲜、越南均曾颁布法律效仿汉衣冠制度。
【特点】交领、右衽、系带
【魏晋南北朝时期】
魏晋时期的服饰,基本上是承袭了秦汉旧制的。南北朝时期的服饰则出现了一种各民族间相互吸收、逐渐融合的趋势。汉族男子开始穿起紧身窄袖短衣、蹀躞腰带和长裤皮靴的胡服;汉族妇女的服装样式也由褒衣博带、上长下短变成紧身适体、上俭下丰。深衣形制在民间渐渐消失,胡服在中原地区广泛流行。
男子服饰——衫:分单、夹两种式样,与秦汉时的袍服不同。它不受衣袂的约束,袖口宽大,为上自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所普遍喜尚。
女子服饰——对襟和长裙:魏晋时期大体沿袭秦汉旧俗,有衫、裤、襦、裙等形制,南北朝以后逐渐有所变化。初期,妇女所着衣衫多为对襟,衣袖宽大,并在袖口缀有一块颜色不同的贴袖。所着长裙式样很多,有间色裙、纬纱复裙、丹碧纱纹双裙等。腰间有帛带系扎,有的还在腰间缠一条围裳,用来束腰。
【唐朝服饰】由隋入唐(618-907),中国古代服装发展到全盛时期,政治的稳定,经济的发达,生产和纺织技术的进步,对外交往的频繁等促使服饰空前繁荣,服装款式、色彩、图案等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崭新局面,而这一时期的女子服饰,可谓中国服装中最为精彩的 篇章,其冠服之丰美华丽,妆饰之奇异纷繁,都令人目不暇接。大唐二百余年的服饰形象,可主要分为:汉服中的衫裙、圆领袍服与胡服三种配套服饰。
【宋朝时期】
宋代初年,朝廷参照前代规定了皇帝、皇太子、诸王及各级官吏的服制。宋代服饰与唐代服饰相比,不仅款式少有创新,而且色彩较为单调,趋向于质朴、洁净和自然。
男子服饰——官服:宋代皇帝服饰承唐制有大裘冕、衮冕、通天冠、绛纱袍、履袍、衫袍、窄袍。这是祀享、朝会、亲耕、视事、燕居的衣着。
平民服饰:北宋汴梁人的衣着:卖药、卖卦的,都具冠带,士、农、工、商各有本色。有的戴帽穿背子,有的穿衫来角带,有的不戴帽子,行业不同,穿著不一。宋代男子,上身以穿圆领袍衫为主,下身着裳,即穿裙。
宋代文人多着直领上衣,长短至膝,下着黄裳,方履,礼宾时束大带。
【明代】
朱元璋贯彻他「复汉官之威仪」的主张,下诏将元代遗留的辫发、椎髻、胡帽、男子的裤褶窄袖及辫线腰褶、妇女的窄袖短衣、裙裳等一律禁止。又参照周汉,取法唐宋,对服饰制度做了大规模调整。这套服制先后用了二十多年时间,直至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才算基本确定。永乐、嘉靖时又做了些更改,使各项规定更加具体。明代首创的补子不但是身份的象征,同时也反映出织绣技术的高超。
男子服饰——官服:明代官服恢复唐制,但较唐代的「品色衣」等级差别更加明显。这与朱元璋获取政权后,大量接受儒家思想有关。官服中的冕服只限于皇帝、皇太子、亲王等皇室成员于祭祀或朝会等大典时服用。
女子服饰——明代命妇冠服分礼服与常服两种。皇后礼服用于受册、谒庙、朝会等大典。皇后常服除凤冠外,尚有真红大袖衣、霞帔、红罗长裙、红褙子。永乐时,衣服改用黄色大衫,深青霞帔,上饰珠玉等各种饰物。另有袄子、鞠衣、缘裙等,颜色、质料、花纹等都有规定。明代授有封号官员的祖母、母亲、妻子的服饰也有严格规定。其礼服用于朝见君后、参与祭祀等大典。主要有凤冠、霞帔、大袖衫、褙子等。
【清代】
从服饰发展的历史看,清代对传统服饰的变革最大,服饰的形制也最为庞杂繁缛。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下剃发令,从此,男子一改束发为削发垂辫,以箭衣小袖、深鞋紧袜,取代了明代的宽衣大袖与统袜浅鞋,传统法服被最后消灭。但从清代服饰中仍可看到对前代服饰某些方面的保留,如衮服、朝服的十二章纹;官服朝挂的补子;官员帽顶所用珠玉、珊瑚、宝石、金银的等差;以及以命妇朝冠所缀金凤、金翟数目多少区分等级的制度。清王朝后期,自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开始,至光绪时期,先后几次选派学生出国学习。留学生到国外,即剪掉了辫发,开始着西装。以后,清政府开办学堂,操练新军,采用了西式的操衣和军服。学生和军队的服饰也有了改变。
男子服饰——官服:清代的官定冠服,上自皇帝,下至文武官员,以及进士、举人等,均按品级服用。服饰有衮服、朝服、龙袍、常服袍、行袍、端罩、螃袍、补服、行挂等。
满族女服——清代妇女服饰有满、汉两种。满族妇女一般穿长袍,或外罩坎肩;汉族妇女仍以上衣下裙为主,清中期以后也相互仿效。满族妇女的长袍,袖口平大,长可掩足。贵族妇女用团龙、团蟒,一般则用丝绣花纹。袖端、衣襟、衣裾等镶有各色花边。衣领较低,后渐加高。长袍初极宽大,后腰身渐小。外面往往加罩短的或长及腰间的坎肩,有对襟、一字襟、琵琶襟等各式。这种长袍以后演变为汉族妇女的主要服装——旗袍。
衣香鬓影、浓妆艳裹、翩若惊鸿、冠袍带履、锦衣玉带。
1.
衣香鬓影 [ yī xiāng bìn yǐng ]
释义:形容妇女的衣着穿戴十分华丽(多指人多的场合)。 借指妇女。
出处:《春赋》。
造句:衣香鬓影掩过了几声叹息冷眼看过了霓虹几场别离。
2.
浓妆艳裹 [ nóng zhuāng yàn guǒ ]
释义:妆,打扮。指妇女妆饰浓重、艳丽。
出处:《误入桃源》。
造句:酒店门口站着许多女人,个个浓妆艳裹,不知在干什么。
3.
翩若惊鸿 [ piān ruò jīng hóng ]
释义:比喻美女的体态轻盈。
出处:《宛陵文集》。
造句:往事一桩桩一幕幕又呈现在眼前,她的身影翩若惊鸿,一下子变得清晰起来。
4.
冠袍带履 [ guān páo dài lǚ ]
释义:帽子、袍子、带子、鞋子。 泛指随身的必须用品。
造句:古代的人出行的时候都是冠袍带履。
5.
锦衣玉带 [ jǐn yī yù dài ]
释义:身上穿着锦衣,腰里系着玉带。形容显贵富有者的华丽的装束。
出处:《旧五代史·刘知俊传》。
造句:少船主周玉龙一身锦衣玉带,器宇轩昂,风头盖过了他爹,引的村民们纷纷为之侧目,甚至有不少渔妇村姑秋波暗送,只盼着周玉龙能看上她一眼。
河南自古以来,很重礼仪,传统的婚丧嫁娶以及现代的家庭礼仪社会礼仪都使河南的礼仪风俗在对古代礼仪扬弃的基础上推陈出新,更加丰富多彩。服饰载礼,重视礼仪的地方,对服饰的讲究更是不言而喻,河南是中华民族古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从河南服饰的冠巾、衣裳、鞋袜、饰品,甚至儿童的服饰,如各地传统的婚俗中都穿红色旗袍,“背新娘”“抢亲”等,演变到现在很多地方穿西方婚纱,但是举行婚礼的方式还是我们传统的方式,并没有改变。我们的 礼仪,服饰习俗也在继承中变异。另外,河南很多地方的老人习惯在端午节的时候缝装着艾叶和香粉等的“香袋”让自家的儿童戴在一边胳膊上,象征避邪吉祥等,其发展和体现都可以说是中国礼仪和服饰民俗的一个缩影
汉服的基本特点是交领、右衽,用绳带系结,也兼用带钩等,又以盘领、直领等为其有益补充。结构上,汉服分为十个部分:领、襟、裾、袂、袪、袖、衿、衽、带、系。
一套完整的汉服通常有三层:小衣(内衣)、中衣、大衣。
大衣: 深衣、襜褕、圆领袍、衣裳、袿衣、袴褶、裲裆、半臂、褙子 外出、礼衣
中衣: 襦裤、裙襦、反闭、中单、曲领 衬托、保暖
小衣 : 汗衣(汗衫)、褌、犊鼻褌、肚兜 贴身衣服
从形制上看,大衣主要有“上衣下裳”制(裳在古代指袴)、“深衣”制(把上衣下裳缝连起来)、“襦裙”制(襦,即短衣)、袴褶,“通裁”制(长衫、外披)等类型。
其中,上衣下裳的冕服为帝王百官最隆重正式的礼服。
袍服(深衣)为百官及士人常服。
襦裙则为妇女喜爱的穿着。
普通劳动人民一般着裋褐(上短衣,下长袴)。
汉服是通过夏商周最古老的衣裳变化而来的,连裳或者深衣本来是公卿诸侯燕居的穿法,自汉朝以来作为第一礼装。
【服饰】
式样可以是花卉,如:金芍药,黄鹤翎,金孔雀,侧金盏,莺羽黄;月下白,玉牡丹,玉宝相,玉玲珑,一团雪,貂蝉拜月,太液莲。碧江霞,双飞燕,剪霞绡,瑙盘,紫罗繖。美人红,海云红,绣芙蓉,胭脂香,锦荔枝,鹤顶红。淡红色的有佛见笑,红粉团,桃花菊,西施粉,玉楼春。
皇帝:明黄色
皇后:明黄色 正红色 可戴凤钿/凤冠
正一品:正紫色,可戴侧凤簪钗
各宫主位:宝蓝色,可戴侧凤珠钗
从三品以上:可穿红色(红色必须为偏色,如橙红、海棠红),可佩戴金步摇,可佩带垂至耳垂流苏)
从四品以上:可穿紫色(紫色必须为偏色,如浅紫,紫罗兰),可佩戴银步摇,可佩带短流苏)
从五品以上:可穿蓝色(蓝色必须为偏色,如宝石蓝,靛蓝),可佩戴宝石翡翠为材质制成的首饰)
从七品以上:可穿除了黄色,红色,紫色,蓝色之外的所有颜色,颜色可为正色。可佩戴珊瑚象牙为材质制成的首饰
从九品以上:可穿除了黄色,红色,紫色,蓝色之外的所有颜色,颜色必须为偏色。可佩戴金银为材质制成的首饰
秀女:统一穿粉红色/浅绿色宫服。只可带头花
{灰色为国丧时所穿,其余时候不得穿之。}
飞龙图腾为皇帝之用
凤凰牡丹为皇后之用
孔雀为正二品妃之用
正三品方可佩戴护甲
贵人才能饰一侧丝质流苏
婉仪饰两侧丝质流苏
贵嫔以上方能饰步摇、两侧玉石玛瑙流苏
1、“冠”指帽子,古代帽子的另一个称呼叫元服,夏朝时的冠称为“弁”,又指缁布冠,商朝时称为“冔”,而周朝则叫做“冕”。“簪”指插在发髻或头冠上的长针,“簪缨”是结冠的带子。
2、上身的服装是“衣”,下身的服装叫“裳”;衣服的前面叫“襟”,后幅称“裾”;“缝掖”指宽袖单衣。破烂的衣服叫“褴褛”,华丽的服饰称“华裾”。
3、“襁褓”指小孩穿的衣服,是背负小儿的背带和布兜;“弁髦”是保护婴儿前额的一种头发的装饰。
4、“左衽”指小襟在左边的衣服,东夷和北狄人的服饰就是这个样子;武夫的服式是前长后短的,“短后”便成为武夫衣服的名称了。
5、“布衣”指还没获取功名的读书人所穿的衣服,后又泛指百姓;“青衿”指青色的衣服,古时也是对读书人的一种称呼。缙绅和簪缨都是对仕宦人家的称呼,章甫和缝掖是对儒生的称呼。
6、在古代,黄色的衣服是贵人的服装,绿色的衣服是下等人穿的,如果用绿色的面料做衣,而里子却是黄色的,则被人们认为是颠倒了贵贱的伦序了。
7、中国古代流行时间最长的妇女服装款式是襦裙,其特征为上衣下裳,就是短小的上衣配长裙。历代襦裙的基本款式不变,主要是下身裙长有变化。 襦裙作为中国古代常服,非常普及,贵族和平民都穿着,主要的区别在制作襦裙的面料和工艺。从战国时期开始就有襦裙,到唐代最为流行,一直到明末才逐渐消失,前后近 2,000年。尽管襦裙长短宽窄有变化,但历代始终保持最初的款式。
描写服装的诗句:
1. 被服罗裳衣,当户理清曲。---------------两汉.佚名《燕赵多佳人》
译文:穿著罗裳薄衣随风飘逸拂动,仪态雍容端坐正铮铮地习练著筝商之曲。
2. 明珠交玉体,珊瑚间木难。罗衣何飘飘,轻裾随风还。-----------------魏晋.曹植《美女篇》
译文:身上的明珠闪闪发光,珊瑚和宝珠点缀其间。丝罗衣襟在春风里飘舞,轻薄的裙纱随风旋转。
3. 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唐代.杜甫《丽人行之一》
译文:绫花绫罗衣裳映衬暮春风光,金丝绣的孔雀银丝刺的麒麟。
4. 吴刀剪彩缝舞衣,明妆丽服夺春晖。----------------唐代.李白《白纻辞·吴刀剪彩缝舞衣》
译文:吴国裁缝刀剪巧妙,缝制出七彩舞衣,明丽的服装光彩胜过春天的阳光。
5. 旖旎光首饰,葳蕤烂锦衾。----------------唐代.陈子昂《感遇》
译文:美丽的翠羽制成的首饰光艳夺目,葳蕤的翠羽装饰在被子上,就增加了它的灿烂,使它看上去更好看了。
2.形容衣衫的诗句
1、燕赵多佳人 汉无名氏
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
被服罗裳衣,当户理清曲.
2、竹枝词 黄莘田
画罗织扇总如云,细草如泥簇蝶裙.
3、咏苎萝山 李白
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
皓齿信难开,沉吟碧云间.
勾践徵绝艳,扬蛾入吴关.
提携馆娃宫,杳渺讵可攀.
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
4、美女篇 曹植
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
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
攘袖见素手,皓腕约金环.
头上金爵钗,腰佩翠琅玕.
明珠交玉体,珊瑚间木难.
罗衣何飘摇,轻裾随风还.
顾盼遗光彩,长啸气若兰.
行徒用息驾,休者以忘餐.
借问女安居,乃在城南端.
青楼临大路,高门结重关.
容华耀朝日,谁不希令颜?
媒氏何所营?玉帛不时安.
佳人慕高义,求贤良独难.
众人徒嗷嗷,安知彼所观?
盛年处房室,中夜起长叹.
5、杂诗 曹植
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
6、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 杜甫
绛唇珠袖两寂寞,晚有弟子传芬芳.
临颍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扬扬.
3.形容衣服的诗句有哪些
1. 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 被服罗裳衣,当户理清曲。(汉无名氏《燕赵多佳人》)
2. 画罗织扇总如云,细草如泥簇蝶裙。(黄莘田《竹枝词》)
3. 罗衣何飘摇,轻裾随风还。( 曹植《美女篇》)
4. 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杜甫《丽人行之一》)
5. 吴刀剪彩缝舞衣,明妆丽服夺春晖。(李白《白苎辞》)
6. 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 被服罗裳衣,当户理清曲。(汉无名氏《燕赵多佳人》)
释义:那燕赵宛洛之地本来就有很多的佳人美女,美女艳丽其颜如玉般的洁白秀美。穿罗裳薄衣随风飘逸拂动,仪态雍容端坐正铮铮地练习筝商之曲。
7. 画罗织扇总如云,细草如泥簇蝶裙。(黄莘田《竹枝词》)
释义:丝质团扇多的像云一样一团团,细细的小草围在蝶裙边。
8. 罗衣何飘摇,轻裾随风还。( 曹植《美女篇》)
释义:罗衣不管怎么飘摇,都会随着风回来。
9. 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杜甫《丽人行之一》)
释义:绫花绫罗衣裳映衬暮春风光,金丝绣的孔雀银丝刺的麒麟。
10. 吴刀剪彩缝舞衣,明妆丽服夺春晖。(李白《白苎辞》)
释义:那彩色丝制的舞衣是用吴地的剪刀裁剪缝制的,舞女身上鲜明的妆饰和艳丽的服装比春光还要灿烂。
4.描写衣服的诗词
1、粲粲衣服
先秦
诗经
《大东》
2、楚楚衣服
先秦
诗经
《蜉蝣》
3、俯仰正衣服
魏晋
繁钦
《定情诗》
4、五溪衣服共云山
唐
杜甫
《咏怀古迹五首》
5、居人未改秦衣服
唐
王维
《桃源行》
6、开轩御衣服
唐
王维
《丁宇田家有赠》
7、居人未改秦衣服
唐
王维
《桃源行》
8、卒岁丰衣服
唐
白居易
《秋居书怀》
9、衣服似羽翮
唐
白居易
《游悟真寺诗一百三十韵》
10、不着人家俗衣服
唐
白居易
《霓裳羽衣歌 和微之》
11、暑退衣服干
唐
白居易
《吴中好风景二首》
12、衣服一方殊
唐
白居易
《和微之春日投简阳明洞天五十韵》
13、衣服云霞鲜
唐
白居易
《送毛仙翁 江州司马时作。》
14、不惜黄金买衣服
唐
王建
《杂曲歌辞·辽东行》
15、开轩御衣服
唐
王维
《丁寓田家有赠》
16、衣服制虹霓
唐
王维
《和宋中丞夏日游福贤观天长寺寺即陈左相宅所》
17、风吹破衣服
唐
王建
《古从军》
18、衣服各异形
唐
王建
《元日早朝》
19、衣服唯轻绤
唐
王建
《早发金堤驿》
20、灿灿我衣服
唐
孟郊
《投所知》
21、凉风衣服轻
唐
张籍
《和李仆射秋日病中作》
22、一生衣服尽随身
唐
张籍
《送和蕃公主》
23、稍怜衣服轻
唐
元稹
《景申秋八首》
24、衣服常著新
唐
鲍溶
《将归旧山留别孟郊》
25、老莱衣服戴锛
唐
罗隐
《寄西华黄炼师》
26、游童衣服鲜
唐
白居易
《会昌春连宴即事》
27、换却汝衣服
唐
拾得
《诗》
28、一生衣服尽随身
宋
王安石
《胡笳十八拍十八首》
29、衣服亦华楚
南北朝
沈约
《少年新婚为之咏诗》
30、寄去衣服牢收授
元
关汉卿
《【中吕】普天乐 崔张十六事(十六首)》
31、质钱解衣服
宋
文同
《织妇怨》
32、斑阑衣服异
清
黄遵宪
《香港感怀十首》
33、衣服渐变存语言
宋
苏辙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 出山》
34、绣罗衣服生光辉
宋
范成大
《夔州竹枝歌九首》
35、绣罗衣服生光辉
宋
范成大
《夔州竹枝歌九首》
36、大禹疏凿衣服恶
宋
刘克庄
《再和》
37、非谓衣服新
宋
邵雍
《十分吟》
38、薰沾满衣服
宋
苏大璋
《蘼芜》
39、老莱衣服暂离身
宋
王禹偁
《送光禄王寺丞通判徐方》
40、衣服与网罗
宋
王之望
《杂诗四首》
5.有哪些描写衣服的诗句
1、通悴徐方蒨绶新,老莱衣服暂离身。—《送光禄王寺丞通判徐方》王禹偁
2、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咏怀古迹五首》杜甫
3、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桃源行》王维
4、终朝饱饭餐,卒岁丰衣服。—《秋居书怀》白居易
5、衣服似羽翮,开张欲飞骞。—《游悟真寺诗一百三十韵》白居易
6、肌肤冰雪莹,衣服云霞鲜。—《送毛仙翁 江州司马时作。》白居易
7、语言诸夏异,衣服一方殊。—《和微之春日投简阳明洞天五十韵》白居易
8、开轩御衣服,散帙理章句。—《丁寓田家有赠》王维
9、六蕃倍位次,衣服各异形。—《元日早朝》王建
10、晓日杵臼静,凉风衣服轻。—《和李仆射秋日病中作》张集
11、斑阑衣服异,关吏莫谁何。—《香港感怀十首》黄尊宪
12、万里桥边有船到,绣罗衣服生光辉。—《夔州竹枝歌九首》范成大
13、五溪衣服桑麻尽,万里东南烟火空。—《见陈制帅子华二首》罗椅
14、勃蔚袭轩墀,薰沾满衣服。—《木樨花一首》苏籀
15、卧云衣服半斓斑,吴越烟萝旧往还。—《赠遇公上人》王之道
6.关于形容古代女子衣着很美的诗句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
头上何所有?翠为荷叶垂鬓唇;
背后何所见?珠压腰际稳称身。——杜甫《丽人行》
胡姬年十五,春日独当垆。长裙连理带,广袖合欢襦。
头上蓝田玉,耳后大秦珠。两鬟何窈窕,一世良所无。
一鬟五百万,两鬟千万余。——汉乐府《羽林郎》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汉乐府《孔雀东南飞》
7.描写服装的诗句
1、燕赵多佳人 汉无名氏
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
被服罗裳衣,当户理清曲。
2、竹枝词 黄莘田
画罗织扇总如云,细草如泥簇蝶裙。
3、咏苎萝山 李白
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
皓齿信难开,沉吟碧云间。
勾践徵绝艳,扬蛾入吴关。
提携馆娃宫,杳渺讵可攀。
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
4、美女篇 曹植
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
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
攘袖见素手,皓腕约金环。
头上金爵钗,腰佩翠琅玕。
明珠交玉体,珊瑚间木难。
罗衣何飘摇,轻裾随风还。
顾盼遗光彩,长啸气若兰。
行徒用息驾,休者以忘餐。
借问女安居,乃在城南端。
青楼临大路,高门结重关。
容华耀朝日,谁不希令颜?
媒氏何所营?玉帛不时安。
佳人慕高义,求贤良独难。
众人徒嗷嗷,安知彼所观?
盛年处房室,中夜起长叹。
8.【关于形容古代女子衣着很美的诗句】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头上何所有?翠为荷叶垂鬓唇;背后何所见?珠压腰际稳称身.——杜甫《丽人行》胡姬年十五,春日独当垆.长裙连理带,广袖合欢襦.头上蓝田玉,耳后大秦珠.两鬟何窈窕,一世良所无.一鬟五百万,两鬟千万余.——汉乐府《羽林郎》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汉乐府《孔雀东南飞》。
形容漂亮衣服的诗句或词词语 古代形容女子衣服很好看的诗句 形容人瘦了 衣服都大了的诗句
自古至今,中国女性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和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赢得了广泛的尊敬和爱戴。由此,在古籍诗文中出现了许许多多对她们的尊称、敬称,美称和雅称。
女人的称谓,充满了幽默气息,看过后可能让我们笑感十足。但笑过之后,却值得我们深思,因为每个称谓的背后是一种文化,是一种爱,一种深入骨髓的爱。
不仅如此,每一个称谓代表着女性在扮演的每一个角色,虽然有时候一个角色有不同的称谓,但它所处的情境及代表的意义却又是不同。
古代女子一个字的称呼有:
1."伊"是第三人称,就是 "她"。最早出自最早出自《诗经》中的《蒹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2."妾"是自称,含义就是指本人,也就是第一人称。
3."卿"卿本佳人
4.“杜”是对女子的尊称,意为“女士” 。
5.“娘”,古代女子称谓用"娘"字
6.“姬”姓的周室宗女大多容貌姣好,人们泛以“姬”称美女,后来慢慢变成女子尊称。
古代女子的自称:
老年妇女谦称——老身
王妃、王后在皇上面前自称——臣妾
王妃、王后在臣子面前自称——本宫”
寡居皇太后自称——哀家”
民间女子自称——小女子、民女
未婚女子自称——奴家
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如敝人,谦称自己——敝
谦称自己身份低微——卑
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仆
古代对女子一个字的称呼有:
1、“妾”,古代女子表谦卑的自称。
指女奴,或旧时男子在妻以外娶的女子,上流社会的正妻也自称妾。作为动词,谓役使如女奴,或娶为小妻。作为代词,是旧时女子自称的谦词。
例句: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古乐府《孔雀东南飞》
2、“伊”,是第三人称,相当于“她”、“他”、“彼”(那个人,多指女性)。
例句:薛蟠因伊倔强,将酒照脸泼去。——清·曹雪芹《红楼梦》
3、“母”,古代对贵族女子的一种美称或泛指长辈女性。
4、“姥”,古称老妇人为姥。
5、“玉、香”,女子的代称。后泛指温柔的年青女性。
6、“姬”,据说“姬”姓的周室宗女大多容貌姣好,人们泛以“姬”称美女,后来慢慢变成女子尊称。
扩展资料:
尊称:也叫敬称,是对对方表示尊敬的称呼。针对不同的对象,称呼可有多种。
1、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有令、尊、贤等。令,意思是美好,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阃(对方妻子)、令兄(对方的哥哥)、令郎(对方的儿子)、令爱(对方的女儿)。
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物,如尊上(称对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皆称对方父亲)、尊堂(对方母亲)、尊亲(对方亲戚)、尊驾(称对方)、尊命(对方的嘱咐)、尊意(对方的意思)。贤,用于称平辈或晚辈,如贤家(称对方)、贤郎(称对方的儿子)、贤弟(称对方的弟弟)。
仁,表示爱重,应用范围较广,如称同辈友人中长于自己的人为仁兄,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等。
2、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如“子路从而后,遇丈人”(《论语》)。唐朝以后,丈、丈人专指妻父,又称泰山,妻母称丈母或泰水。
3、称谓前面加“先”,表示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如称已死的皇帝为先帝,称已经死去的父亲为先考或先父,称已经死去的母亲为先慈或先*,称已死去的有才德的人为先贤。
称谓前加“太”或“大”表示再长一辈,如称帝王的母亲为太后,称祖父为大(太)父,称祖母为大(太)母。唐代以后,对已死的皇帝多称庙号,如唐太宗、唐玄宗、宋太祖、宋仁宗、元世祖、明太祖等;明清两代,也用年号代称皇帝,如称朱元璋为洪武皇帝,称朱由检为崇祯皇帝,称玄烨为康熙皇帝,称弘历为乾隆皇帝。
当然,女人的称谓可能不止这些,在我们给称呼她们的时候,还请给予尊重、包容与理解。世界因为女人的存在而美丽!
1、女士:源于《诗经》“厘尔女士”,孔颖达疏“女士,谓女而有士行者”,比喻女子有男子般的作为和才华,即对有知识、有修养女子的尊称。
2、女流:《儒林外史》第41回记载:“看她是个女流,倒有许多豪杰的光景。”这是对旧时女人的泛称。
3、女郎:古乐府《木兰辞》中有“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之句。寓有“女中之郎”的壮志之意,也是对年轻女子的代称。
4、巾帼:源自《晋书》,是古代妇女头上的装饰物,借以代表女性。当时诸葛亮伐魏,多次向司马懿挑战,对方不应战,诸葛亮便以妇女的头饰羞辱他。后来,人们常把妇女中的英雄豪杰称之为“巾帼英雄”。
5、女史:指古代有学问并当过掌管宫廷王后礼仪、典籍、文件工作官员的女子。
6、裙衩:是古代妇女的衣着装饰,泛称女性。多在小说、戏剧中出现此词。《红楼梦》第1回:“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衩。”
7、淑女:指温和善良美好的女子,文学作品中常见此称谓。《诗经·周南·关睢》:“关关睢鸠,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8、红颜:年青的,美丽的女子。
9、扫眉才女:指有文才的女子。
10、不栉进士:指才华横溢的女子。
11、冶叶倡条:指轻狂娇艳的女子。
12、软玉温香:指温柔年轻的女子。
13、道旁苦李:指被人抛弃的女子。
14、小家碧玉:指小户人家的美貌女子。古乐府《碧玉歌》有“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贵德”之句。
15、罗敷:美丽而坚贞的妇女被称为“罗敷”。
16、无盐:貌丑而有德行的妇女被称为“无盐”。
17、尊称别人的女儿为“千金”、“令媛”、“女公子”。
18、称别人的妻子为“太太”、“夫人”,此外还有“会阃”、“室人”、“令间”之称。
19、称自己的妻子为“贱内”、“内子”、“内助”、“中馈”、“糟糠之妻”等等。
20、萧娘:女子的泛称。南朝以后,诗中多代指男子所恋女子。
21、婵娟:色态美好的意思。后用来指美女。
22、娇娃:也作娇娘。指美丽的少女。
23、花魁:百花的魁首。旧时指有名的妓女。
24、丽人:光彩焕发,美丽。指美貌的女子。
25、佳人:“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指美人。
26、玉人:用以称谓美丽的女子。
27、佼人:美好的意思,指美人。
28、交际花:指在社交场合中活跃而有名的女子。有贬义。
29、花瓶:插花用的瓶子。借喻作为一种摆设的美貌女子。
30、玉女:指仙女。亦指美女。也用作对他人之女的敬称。
31、尤物:指美貌的女子。亦指优异的人或物品。
32、青娥:指女子的黛眉。亦指青年女子。
33、天使:原为犹太教、基督教传达上帝旨意的使者,其形象多为带翅膀的孩子和少女。因此比喻善良贞洁可爱的人。多用于女子。
33、二八佳人:二八,指16岁。指年轻美貌的女子。
“绝代佳人”,指当世无双的美人。
“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故对年轻美丽的女子总是冠以“玉人”、“璧人”、“佼人”、“丽人”、“玉女”、“娇娃”、“西施”、“尤物”、“青娥”等称。
34、半老徐娘:用以形容中年妇女保留青年时的神态。
35、妙龄少女:妙,美好。指正值青春年华的女子。
妻子的称呼:小君、细君:最早是称诸侯的妻子,后来作为妻子的通称;内子:从前丈夫对别人称自己的妻子,其根源出于旧观念,认为男子主外,女子主内;室人:多数是对别人妻子的称呼;拙荆、山荆:源出“荆钗布裙”,本是指东汉梁鸿妻子孟光相素的服饰,后人用作妻之谦词。
荆妻、刑室:表示自谦,贫寒之意;发室:原配妻子;继室、续弦:因古人常以琴瑟比喻夫妻关系,故将妻殁再取称为“续弦”;妾、姬、小妻、小星、如妻、如夫人、侧室、偏房、室、副妻等均为小老婆。
“扫眉才女”,指有文才的女子。
“不栉进士”,指才华横溢的女子。
“冶叶倡条”,指轻狂娇艳的女子。
“软玉温香”,指温柔年轻的女子。
“道旁苦李”,指被人抛弃的女子。
“小家碧玉”,指小户人家的美貌女子。古乐府《碧玉歌》有“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贵德”之句。
美丽而坚贞的妇女被称为“罗敷”。
貌丑而有德行的妇女被称为“无盐”。
尊称别人的女儿为“千金”、“令媛”、“女公子”。
称别人的妻子为“太太”、“夫人”,此外还有“会阃”、“室人”、“令间”之称。称自己的妻子为“贱内”、“内子”、“内助”、“中馈”、“糟糠之妻”等等。
在女子称谓中,“母亲”是最伟大而高尚的。清《冷庐杂识》中载:《尔雅》对母亲称“妣”,《诗经》称“母氏”,《北齐书》称嫡母为“家家”,《汉书》列侯子称母为“太夫人”。其他记载还有:帝王之母称“太后”,官员之母称“太君”,一般人之母称“妈妈”。
1、妻子2、老婆3、太太4、夫人5、老伴6、爱人7、内人8、媳妇9、那口子10、拙荆11、贤内助12、对象13、孩他妈14、孩他娘15、内子16、婆娘17、糟糠18、娃他娘19、崽他娘20、山妻21、贱内22、贱荆23、女人24、马子25、主妇26、女主人27、财政部长28、纪检委29、浑人30、娘子31、屋里的32、另一半33、女当家34、浑家35、发妻36、堂客37、婆姨38、领导........
老外问:为什么女人有这么多称谓?
老师:因为女人有三八节,就要有38个称谓。老外听完发现中文太难学了,含着眼泪背起行李回国了…
在众多的称谓中,为何没有“妇女”呢?
“说起妇女,我脑海中就浮现出头上围着绿头巾,身上穿着红花棉袄在街头讨价还价的大妈形象。”一名在社交网络表示不乐意被“妇女”的网友说,“虽然妇女统指成年女性,但总觉得这个词把人家叫老了,叫土了。”
于是“妇女节”变成了“女人节”、“女神节”或“女王节”......三八妇女节,是“联合国妇女权益和国际和平日”在中国的叫法。节日为纪念各国女性为人类作出的杰出贡献和巨大牺牲,以及强调男女平等的理念。
但在中国话里,“三八”“妇”等字眼有时却具有贬低之意。随着女性越来越多的参与到各项社会事务,其成就与贡献越发得到社会肯定,女性社会地位的不断提高与经济独立使她们不再依附于男性而生活,她们以更加独立自由的身份出现在以往男权主导的社交场合中。这让她们对于称谓,更青睐于年轻态。
勇敢、热爱、坚韧、包容、平衡、激情、幸福……成了当下女性共同的描述,是她们对工作和生活的态度。贤妻良母已不再是她们追求的代言,她们不断用自己的亲身实践证明女人也可以活得优雅,赢得坦荡!
古代服装有如下几种:商代时期的窄袖织纹衣、东周的矩领窄袖长衣、战国胡服、秦汉的冠冕服饰、中晚唐的回纥女服等等。这些都是古代出名的服装类型
上一篇
下一篇
1. 中国冷链物流行业规模有多大 有前景。 目前国内肉类市场呈现出主要生产区与主要消费区分离的局面,因此冷链冻品行业大量肉类产品需要进行异地调运;而随着活畜禽运输限制增多,大量货运需求冷链运输解决。 从运输结构来看,我国冷藏车保有量占货车总量 ...
1. 最火小黄鸭舞蹈 1.在小地图上我们看到有心形岛的,我们就降落在这个岛上。 2.向着心形岛降落,可以看到这是一个很漂亮的心形岛屿。 3.在岛中央,会看到一块大石头上会有二个小黄鸭的。 4.走近后,会有一个打卡选项的。 5.点击打卡选项后,会跳上一段 ...
1. 抓周有什么寓意 抓周抓到指南针的寓意是: 1.宝宝抓周抓到指南针代表宝宝具有探险意识,今后会跟方向或地理坐标相关的工作。 2.宝宝抓周抓到指南针代表宝宝对自己以后的人生方向是很明确的,家长不需要为宝宝过多操心,说明宝宝是个有目标的人,而且会顺 ...
1. 靓声的全部流行歌曲有哪些 1,《烟花易冷》 《烟花易冷》(又名《伽蓝雨》)是由方文山作词,黄雨勋编曲,周杰伦作曲并演唱的歌曲,收录在周杰伦2010年5月18日发行的专辑《跨时代》中。2011年,该曲获得2010年度北京流行音乐典礼“年度金曲奖”。 2,《 ...
1. 流行花园原版 《天国少女》,绝对好看,男的都很有背景,男主角还是中国人。也很美型, 《伯爵与妖精》,很美型,看名字就知道,男主角十个伯爵,超帅。 《黑执事》热门的,有两季,完结了,贵族和恶魔执事,美型。 《樱兰高校男公关部》里面的男的都 ...
1. 日系染膏有哪些品牌 不知道这些,就淘宝买染膏四大品牌吧 威娜 欧莱雅 歌薇 施华蔻 这些就是高端发廊用的 还有 日本的 资深堂 玫丽盼 2. 日系染膏染发理论知识 染发膏6cb的意思就是六度的米棕色,这是一款日系的染发膏,前面的数字6代表染发膏的色度是 ...
1. 题临安邸反映了南宋怎样的统治 《题临安邸》是南宋诗人林升创作的一首政治讽刺诗,该作品也是作者唯一的一首代表作。这首诗就是针对南宋苟且偷安的黑暗现实而作,它倾吐了郁结在广大人民心头的义愤,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 2. 题临安 ...
1. 抖音有什么游戏很火 回 没有统一入口宝贝。因为抖音小游戏入口不是固定的,可能会出现在不同的页面或者广告中,或者在其他游戏中跳转。所以没有一个固定的入口,需要用户进行搜索或者关注相关的账号来获取游戏入口。: 抖音小游戏是近年来非常火爆的一 ...
1. 今年流行的女裤子冬款 白色裤子 白色的裤子很多人都不敢尝试,对于职场的女性,白色的阔腿裤穿起来实在太有气质了。拖地款式的裤子,对于身高方面还是有一定的要求。在穿搭方面要注意一个技巧,选择高腰的将内搭扎进裤子当中,分割出黄金比例在身高方 ...
1. 南通特色烟酒 1 南通丽莎歌舞厅的收费是按照时间段来计算的。2 根据了解,南通丽莎歌舞厅的收费标准是晚上7点到凌晨2点,每小时收费100元,其中包含了酒水消费和歌舞表演等服务。3 如果需要包房服务,还需要额外支付包房费用。收费模式可能会根据具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