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扑克牌玩法:
1、钓鱼:游戏参加者少则两人,多则不限。根据游戏人数把牌分成相应的份数,然后参加游戏者每人出一张牌,排成一个长列。谁出的牌与上面长列中的某一张牌相同,则这两张相同的牌之间的所有的纸牌就都归他了,游戏以最后谁手里的牌最多为胜负标准。
2、比大小:同上把牌分成两份,和孩子一人一半,每人出一张牌,看谁的出的牌大,那这两张牌就归谁,如果一样大就先放在旁边,然后出下一张牌,赢的那位得两次的牌,最后数数谁手上的牌多。
3、斗地主:斗地主是很常见的一种玩法,通常适合三个人玩,一个人作为地主,另外俩人联盟打地主。
4、十点半:十点半的参与人数不能少于两个人,如果牌的点数超过十点半,就输了。十点半也是很多人喜欢的一种玩法,小孩子也可以玩。
5、拖拉机:拖拉机适合四个人玩,庄家起手先打,庄家和对面的人为一组,其余两个人为一组。
关于扑克牌的起源还不能完全确定,不过一般认为是由法国塔罗牌演变而成。
早期的扑克牌很可能是在14世纪末叶由埃及传入欧洲的。15世纪时通常把K当成是最大的牌,A则是最小的牌。如今将2当成最大、A当成最小的方式可能是从十八世纪晚期法国大革命后才开始的。
“鬼牌”(JOKER)是美国的发明,然后随着扑克一起传回欧洲。扑克的由来,源远流长。人们只知道扑克传自外国欧洲,其实纸质玩具,起源于中国。
扑克是流行全世界的一种可娱乐可赌博的纸质工具。因其玩法不同,故俗称为纸牌、万六、妈九等,称谓不一。其标准名称扑克是poker的音译。
扩展资料:
打扑克牌时的常见规定:
在牌桌上,有一些约定成俗的规矩。这些规定往往是源自于防止作弊而来。
语言限制:赌场中玩扑克为了防止玩家串通,通常在牌桌上只准许用英文沟通。但是随着网络的发展,其他的语言已经慢慢进入聊天环境。
当你拿到一手牌,你不能询问任何人的意见,也不能给别人看,也就是一手牌只能有一个玩家。
当最后开牌比牌的大小时,假如对方亮牌后,你发现你的牌比较好,要迅速的亮出你的牌。故意的拖延或者假动作会被视为不礼貌及挑衅的动作。
寓意:
1、中国人将四种花色理解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2、法国人将四种花色理解为矛、方形、丁香叶和红心;
3、德国人把四种花色理解为树叶、铃铛、橡树果和红心;
4、意大利人将四种花色理解为宝剑、硬币、拐杖和酒杯;
5、瑞士人将四种花色理解为橡树果、铃铛、花朵和盾牌;
6、英国人则将四种花色理解为铲子、钻石、三叶草和红心。
尺寸:
1、桥牌尺寸:Bridge Size
2、标准尺寸:Poker Size
3、特大尺寸:Jumbo Size
4、特小尺寸:Mini Size
5、特大目录:Jumbo Index
6、一般大家玩的都是bridge size,大小是5.7*8.8cm,相对适合中国人手的大小。
7、国际标准的poker size,是指6.3*8.8cm的宽牌,一般用来表演魔术或者花式。
国家争议:
1、意大利人说:世界上第一个发明扑克牌的,是威尼斯人。古代威尼斯商人出外经商,发明了用扑克牌来计算日期和消遣娱乐。
2、法国人说:扑克牌是在1392年时,一个学者专门为有精神病的法国皇帝却尔斯六世娱乐而设计的。
3、比利时人说:早在1379年时,扑克牌就在比利时出现了。可英国博物馆里至今保存着一个瑞士僧侣的文件,里面记载扑克牌在1377年,就已经流传到瑞士了。
4、 国外还有人认为,扑克牌应是中国人发明的。因为在我国宋代时,民间就流行一种“叶子戏”的纸牌。他们认为这种纸牌是在明朝或宋、元时期,由商人、传教士传到国外去的,西方受此启发,才改制成现在流行的扑克牌。
参考链接:百度百科:扑克(基础含义)
斗地主
“斗地主”是一种三人玩的争先型牌类游戏(四人也能玩),每局牌有一个玩家是“地主”,独自对抗另两个组成同盟的玩家。地主的目标是(以合法的出牌方式)先出完手里所有的牌,而农民的目标是在地主出完牌以前,农民中的任何一人先出完手里所有的牌。
大众流行玩法
一、接龙
二、拱猪
三、梭哈
四、十点半
五、二十一点
六、捡红点
七、大老二(锄大地)
八、坏杰克
九、死缠烂打
十、扑克王(PK王)
单人自娱玩法
一、倒梯形
二、被囚禁的皇后
三、金字塔之谜
四、含笑的玫瑰
五、盛会
六、蹉跎岁月
七、同花大顺
八、女皇接见
九、坎菲尔德
十、兵戎相见
十一、后方战场
十二、高尔夫
十三、月牙
十四、胜利之门
十五、四朵金花
十六、成双配对
十七、旋转的钟
十八、十四方阵
十九、国宾进城
二十、八龙归海
二十一、红与黑
二十二、四同连绘牌
二十三、王族婚典
二十四、傀儡皇后 。
一副扑克牌共有54张牌。一副扑克牌一般分为4种花色加上大小王各1张。花色分为梅花、方片、红桃以及黑桃各13张牌,分别为A、2,3,4,5,6,7,8,9,10,J,Q,K。如若是一副新的扑克牌有55张的,多出1张为空白牌。扑克牌的花色来源于欧洲中古世纪,方块象征这财富,红桃象征这爱情,黑桃象征这和平,而梅花象征这幸运。
无法确切区分,在扑克牌的不同玩法中,有明确的区分,在全国流行的扑克牌斗地主,就是二大三小,在双扣中,就是三大二小。
世界扑克比赛范围包括了从有限额和无限额的德克萨斯扑克(德州扑克Texas Hold'em)到七张桩牌扑克(Seven-Card Stud)、奥马哈高低扑克(Omaha High-Low)以及其他各种流行的扑克玩法,而不同形式比赛的报名费也从1500美元至10000美元不等。
数字“一”
“一”为数之始,这就奠定了它重要文化地位的数学基础。开始自然是重要的,在汉文化中,“一”由数之始进而被看成万物之始,这在道家哲学和宗教中表现得尤其突出。老子认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成为抽象的“道”转化为具体的物质世界的起点。有时,“一”干脆成为“道”的代名词,并被冠以“太”字以突出其至尊的地位——“太一”(又称“泰一”)。在汉民族的神话、宗教系统中,“太一”(也作“太乙”)又成为诸神之最“天帝”的代名词。
“一”的重要性不止于此。“一”的数学性质本就是多样的,它的文化意义就更加多样。在整数范围内,唯有“一”不能再被分解(整除)。因而,它代表了单独的个体或单纯的性质,跟“单、独、纯”等成了同义词。单独的个体在艺术上有突出形象的聚焦作用,李煜名句“一江春水向东流”,如换成“大江春水向东流”,意境就稍为逊色。人名“张帆”的形象性,也不如“张一帆”鲜明。甚至群体形象也可以借“一”化为许多个个体形象,“一道道青山紧相连”就有如此效果。单纯的性质是许多中国人,特别是道士僧人所追求的美德,“一”被取入名字道号的例子很多,“一清道人”、“弘一法师”之类就反映了这种价值取向。
比起小数、分数来,“一”又是完整、整体的代表,“统一、整一、合一、一齐、一律”等词都用到了“一”的这层意义,杜牧《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径用“一”作“统一”的同义动词。
此外,“一”是唯一的乘任何数、除任何数都仍得该数的数字,“一”的任何次方仍得“一”,因此“一”还带上不变的含义,“始终如一、一以贯之”等成语都用“一”强调恒久不变。
“一”在所有正整数中,毕竟又是最小的数字,因此很自然地又获得了“少”的含义,特别是跟其他数字相对时,如“一丁点儿、九牛一毛、千钧一发”,当然,若跟比“一”还小的分数“半”配合,强调“小”就更理想了,如“一鳞半爪、一知半解”之类。
“一”从数量小,又发展出时间极短的意义,并形成了副词性关联词的用法,古有“一触即发”一类,今天咱们还说“他俩一见面就吵架”。
以上意义都是从“一”的基数义发展出来的。作为序数,它就不是小、少,而是老大,排在最前面,“一流产品、一级教练、第一把手”,都是最高最好之意(除非前面还有“特级”、“高级”之类)。但是也有例外,工人的级别,就是从“一级”到“八级”由低到高升上去的。作为序数,“一”也有一批同义词:元(元月)、大(老大)、首(首位)、头(头等)。这些词大都有头脑之意,用它们代表“一”正显示了汉文化对序数“一″的看重。难怪咱们逢“一”的节日特别多,春节(年初一)、十月一日、七月一日、八月一日等。除了有一定的历史事件原因之外,选在一日也切合了汉人的文化心理。
数字“二”
“二”是偶数之始,在自然数列中,它是笫一个能被其他数整除的数,又是能整除所有偶数的唯一的一个数字。汉民族早在远古时期就发展出了朴素的一分为二的辩证哲学思想,这大大增加了“二”的文化重要性。这种辩证思想的代表是阴阳学说。古人认为,“太一生两仪,两仪生阴阳”;万事万物都有阴阳两个方面相对构成一个整体,天——地、男——女、昼——夜、峰——谷、日(太阳)——月(太阴)、盈——亏、盛——衰,等等。天地缺一无以生万物,男女缺一无以滋人类。在这一意义上,“二”才是完整的、完美的,而相比之下“一”便有孤单、不完善之意。
由此发展,“二”及其倍数,即一切偶数,都代表吉、喜庆,“一”及一切奇数,则与凶、不幸有关。难怪结婚送礼钱,数目定额逢双,办喜事人家发糖也要逢双,甚至发喜烟也要两支一发,而平时发烟总是一支一发的。1990年10月14日,正逢阴历8月26日,阴阳历月份日期巧逢四个双数,报载北京城里形成结婚高潮,可能还不止北京一地,都是图这四双会集的大吉大利之时。只有办丧事时,送礼钱要逢单,上菜数目也逢单,以示对不幸的哀悼。求双求对的价值观,又跟汉民族特重对称的审美观相互促进和强化,从而渗透到生活的许多方面。门前石狮要成对,门口灯笼要成双,小户人家没有这些,那门上一年一度的春联是非贴不可的。
我们的文学语言也极重成双成对,它并成为骈文、律诗的首要美学原则。即使在口头语言中,成对出现的单位也比比皆是,如大量的对称四字格(死去活来)、对称俗语(你一言他一语)、对称谚语等。在汉语中,除了“一”,只有“二”有不少同义近义词:“两(本指成对物)、对、双、偶、骈、俪”,这些词,都表达了一可分二,合二才成一的意思。“美丽”的“麗”是“俪(儷)”的古字,这充分说明了汉人以“俪”(成对)为美的观念。二龙戏珠、干将莫邪雌雄二剑等,都成为汉文化中恒久不衰的优美艺术形象。
“二”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其本身及其倍数——偶数,而且在于对其他数字的作用。别的数字如果成双出现,便容易成为富有意义的数字。看一下中国的传统民间节目:正月一(春节)、三月三、五月五(端午)、六月六(某些地区的动物节)、七月七(乞巧)、九月九(重阳),十二个月中,竟有六个月月日同数的节日,数字在其中的作用是不能低估的。
当然,比起“一”是不可分的单独整体来,“二”是个可分的数字。所以“一”是稳固、不变,“二”就有分离、变异之意,试比较:“一心、一心一意”和“二心、三心二意”。在两派冲突中,“两面派”往往不受欢迎,一旦暴露,难免成为“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
“二”跟“一”虽然只相差一,但作为序数,地位却远不如“一”。“一流”、“一等”都有赞美之意,“二流子”、“二等公民“却是十足的贬义词。
数字“三”
三”是多之始。在自然数列中,“三”是第一个与“一”相隔的数,就这一点,使“三”成了多的代表。老子的“道”,生到“三”便生万物了。“三”的文化意义没有“一”“二”复杂,基本上都跟多有关。先秦汉语中,“三”字用得特别多,其中许多并不表示确数“三”,而是泛指多。如《论语》“三思而后行”,《左传》“三折肱,知为良医”,《诗经》“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三”都可以用“多、几、数”来翻译。训诂学家们早就注意到这一点,清人汪中撰《释“三”“九”》,专门分析了“三”表多的现象。
“三”没有“一”“二”那种浓郁的哲学、宗教气息,但却有强大的世俗、民间文化的活力,是个很得中国人宠爱的数字。汉民族在创造文化符号时,特别爱把三样相关事物凑合在一起,以显示其多,满足多样化统一的审美需要。松、竹、梅称为“岁寒三友”,书、画、印俱佳即成“三绝”。至于“三鲜汤”“炒三样”,超出三种菜料是常事,不到三种有时也冒称“三鲜”。小说家是最懂得“三”的魅力的,《三国演义》有桃园三结义、三请诸葛亮、三气周瑜,《水浒》有三打祝家庄,《西游记》有三打白骨精,《红楼梦》有刘姥姥三进大观园,都是最为脍炙人口的故事。
“三”跟其他数字的配合也很有趣,“三”是多之始,若与小于“三”的“二”配合,那表示的不是多而是少,如“三三两两”“三言两语”;若跟大于“三”的数字配合,则强调多,如“三令五申”“三姑六婆”。但“三”跟“四”配合,却是贬义多于数量义,如“丢三拉四、推三阻四、低三下四、不三不四”,这可能是奇偶相连、“不三不四”引起的不协调感。“七……八”相连也有这种效果,详下。
“三”作为序数,那肯定是贬多于褒了。“三流歌手、三流作家、下三流”,都带有鄙薄之意。但序数“三”用于时间,却没有贬义,还可能是个重要日子。人出生后的第一个纪念日,就是“三朝”,有的地区还隆重请吃“三朝面”,以庆祝婴儿已平安度过很“多”日子。
“三”为多的文化观念,远起于汉民族形成之初,这有汉字为证。汉字造字时,就是用三个相同字形来合成该事物多之意的,如“众、森、品、垚(尧)、晶、磊”。这种“三”字文化历经数千年,依旧不衰。
数字“四”
“四”是全之始。汉语数字中,表示“全部、所有”含义的数字有好几个,“四”是其中最小的数字,也是最基本的一个。从空间看,以人为基点。方向有前后左右四个,相对于太阳的位置,则方向为东南西北四个。从时间看,汉民族把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季。这就大大加强了“四”代表“全”的地位。还有一些小因素,如人有四肢、汉语调有四声等,也有帮助增强“四”给人的“全”之感。
“四”表全部,有许多是直接从四个方位和四季而来,贴近本义,如“四方、四季、四时、”,但运用时其实已不强调分开的四者,而是看作包含全部的一个整体,如“四方宾朋,四海之内皆兄弟,香飘四季”。“四季”完全是“全年”的代名词。还有一些用“四”的,已进一步引申虚化,只表全部,不能确切地分成四分,如“四邻”是所有邻居或邻国,“四国”古代也可指所有邻国,“四座皆惊”即“满座皆惊”,“烽烟四起”即到处闹兵。
汉文化中,把四样事物凑在一起的也跟三物并举的一样很多,但比较起来,举“四”言全,举“三”言多,区别还是明显的。如古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清代又整理为“四库全书”。古代把治国之纲结为“仁义廉耻”——“四维”,孟子则把道德观念归结为“仁义礼智”——“四端”,并与人的四肢作比说“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印度文化也重视“四”,认为世界有四大物质“风火水土”,佛教有“四大皆空”“四大金刚”,后两者也融合到中国文化中了。此外中国人在列举有代表性的人或物时,也特别爱“四”,如战国时信陵、平原、孟尝、春申四君子,古代四大美女,初唐诗坛四杰,京剧四大名旦,江南四大米市等。这些虽然是实在的“四”,但毕竟有以“四”概“全”之意。
可是,“四”在汉语中与“死”音近,仅有去声与上声之别,这给“四”蒙上了一层色彩。在有些行当,“四”字的读音便成了禁忌的对象。影响所及,连“四”读sì,“死”读“洗”二字不同音的沪苏一带,“四”也是禁忌,面馆中遇到要喊“四碗”,便一声“两两碗”避开了“四”。有趣的是,“四”、“死”二字被借入日语,而日语没有声调,二者完全同音,讲迷信的日本人,忌“四”竟比中国人还厉害。汉字文化圈把“四”的忌讳也带出中国了。
“一”为数之始、“二”为偶数之始,“三”为多之始、“四”为全之始,这四个数字,大概就构成了汉语基本数字中最基本的数字。汉字用横线数目构成表数指事实,也到“四”为止:一、二、三、亖(后改作“四”)。“五”以上,便用其他方式构字了。
数字“五”
“五”是“十”的一半。汉民族早就采用十进位计数,“十”是第一个进位之数,是数字第一轮循环的结束和第二轮循环的开始,又是汉字系统中用单个汉字表达的连续数字中最大的数字(“百”、“千”等与“十”不相连续,“十一”起用两个数字表过),因而是个重要数字,“五”就因为是“十”的一半而获得一定的重要性。人们在庆祝某事物的周年纪念日时,除了逢十的周年(十、二十、三十……),就数逢五的周年(十五、二十五、三十五……)隆重。但是,“五”的文化意义并不到此为止。汉文化的阴阳学说,进一步发展为阴阳五行学说。“五行”的基本意义是,世界万事万物都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要素构成。除太阳太阴(月亮)外,五颗最亮的星星(行星)成为五行在天上的代表,分别以五行之一的名称命名。《说文》就以五行来释“五”,“(即五),五行也,从二,阴阳在天地间交午也。”五行学说大大增强了“五”在汉文化中的重要性,成为另一个表“全”的数字。
五行学说不限于解释世界的基本要素,而且还将五行推广到其他方面。很多重要的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都被划分为五个基本范畴,并且与木、火、土、金、水相配。色彩有“五色”:青(木色)、赤(火色)、黄(土色)、白(金色)、黑(水色),音节有“五音”:宫商角徵羽,地域有四方加上中构成“五方”:东(主木,青龙)、南(主火,朱雀)、中(主土)、西(主金,白虎),北(主水,玄武)。甚至后世有些音韵学家在给声母分类时,也将唇舌齿牙喉“五音”分别与五行相配。每个朝代也都有所配的“行”与“色”,如黄帝土德黄色、炎帝火德赤色、秦水德黑色等。
“五”表达的“全”与“四”表达的“全”在文化意义上是有所区别的。“四”之“全”由四方、四季而来,是确实包含全体之“全”,“五”之“全”由五行而来,是用五种基本要素概括全体之“全”。如颜色细分有数十数百种,而以五色概括。类似的情况有许多,如“五谷”(具体内涵说法不一)指一切粮食作物乃至一切农作物,“五味”(甜、酸、苦、辣、咸)指一切味道,“五虫”(裸虫、毛虫、羽虫、鳞虫、甲虫)指一切动物,“五刃”(刀、剑、矛、戟、矢)指一切兵器,“五金”(金、银、铜、铁、锡)指一切金属。
“五”跟其他数字配合,也能帮助我们看出“五”的文化意义。跟表示“多”的“三”配合,“五”也沾上“多”的意味,如“三令五申”、“三五成群”(比“三三两两”多)。跟表示“全”的“四”配合,两“全”一起更强调全部,如“五湖四海”(全国各地)、“四分五裂”(彻底分裂)。跟大于“五”的数字相配,表示多而全,但重在多,如“五颜六色、五花八门”。跟“十”相配,由于“十”本是全而多,重在全,因此“五”也帮助表达这一意义,如“五光十色”。
数字“六”
“六”用于文化意义似乎不如前五个数字常见,但它的文化意义却颇不简单。其实,“六”的数学性质首先就比较复杂。“六”是“二”和“三”的乘积,如果不考虑“一二得二”,那么,在自然数列中,“六”是第一个既为奇数的倍数,又为偶数的倍数的数字。它跟奇数和偶数同时有关可能为“六”在文化意义上的两重性奠定了基础。另外,阴阳学说关于数字的观点,又加重了“六”字文化意义的复杂性。
“六”本身是偶数,按民间信仰本该属吉数。在阴阳学说中,则奇数为阳,偶数为阴。虽然阴阳各有长短,但“六”被看作阴数之极(与阳数之极“九”相对),不免显得“阴气”太重。于是,“六”在汉文化中便带上了吉与凶双重意义。
一方面,“六”常常跟“顺”联系在一起,称为“六顺”,打扑克发牌、打麻将开牌,遇“六”也称“六顺”,由庄家右手第一人开始。贵州省原来有个“六顺县”,也由这种观念而得名。两个“六”相遇,则更顺,称为“六六大顺”。
但是,汉文化中又有“六冲”之说,这成了迷信者所认定的阻碍婚姻的唯一年龄限制。意思是说,男女双方年龄若相差六岁,则他们的婚姻将是不吉利的,因而不能结婚。在这里,“六”又成为不顺之数了。阴历六月初六,两个“六”相逢之日,是许多地区的猫狗节或动物节,一说为猫狗生日。这天,应该给猫狗洗澡,人要吃馄饨。都与水有关,水正是柔性的、阴性的。
从空间看,平面上的方向有四个, “四方”成了所有方向的总称;但在三维空间中, “四方”加上天地两者便成了六个方面,汉语中称为“六合”。李白诗云“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六”也获得了泛指所有地方的文化意义,类似的还有“六极”、“六幽”等说法,但终究没有“四”常用。人死后所住的空间也是六面体——棺材,所以有些地方谑称死为“睡六块板”。
数字“七”
“七”的数学性质很奇特,在自然数列的前十名中,“七”是个最不合群的数字,因为它是唯一的既不能整除任何数,又不能被任何数(除“一”外)整除的数字,不做乘积、不做商,跟任何数都没有明显关系。这种性质,给“七”带上了独特、古怪、神秘甚至凶险的色彩。在汉语运用和汉文化生活中,“七”的用武之地不多,人们通常对它敬而远之。跟“七”联系最紧的生活内容是丧事,人死后每七天为一个悼亡祭灵的周期,称为“头七、二七……”,到七七四十九天结束,称为“断七”。送丧礼钱要取奇数,而“七”也是奇数,这倒是一致的,只是“七”是奇数中最为“凶”的数字。中国古代办丧事时,要给死人躺杉木板,板上凿七个孔,称“七星板”, “七”成了丧事的文化符号。
“七星”本为北斗之名,大概因为“七”的缘故,带上了凶险神秘之意,所谓“七星宝剑”也给人一股肃杀之气。古代神话中有一个凶神,名字就叫“七煞”。至今“七煞”还是吴地的骂人话。《西游记》中太白金星炼丹炉将齐天大圣炼了七七四十九天,也就是想炼死神猴,谁知这神秘之炉和神秘之数却炼就了悟空的铜头铁臂和火眼金晴。阴历“七月”在汉文化中是“鬼月”,整整一个月因“七”而带上“鬼气”,“七月半”则是明确的“鬼节”。
阴历七月七,两“七”相遇,也是汉民族的节日,称“乞巧”,那天,据说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之日,是个带点喜气的日子,人间的姑娘媳妇们也借机向织女乞求传授织布巧技。不过,这喜气毕竟是带着悲剧色彩的,因为相会之后,就将是一整年孤独分离的日子在等着这对苦命夫妻。这个故事选七月七作为相会之日,确实不是偶然的。
“七”不管实用虚用,总容易带上贬义。“七窍”、“七孔”,其实意思也跟“五官”相近,可是,只用在“七窍生烟”、“七孔流血”之类不大恭敬的说法中,赞美一个人“五官端正”,是决不会说“七窍端正”的。“七”这个不合群的数字,能搭配的唯一数字是邻数“八”,这一奇一偶搭配的结果是让本无贬义的“八”也带上贬义,如“七零八落、七拼八凑、横七竖八、乱七八糟”。
数字“八”
“八”是“四”的两倍,又是“二”的立方(三次方),是第一个可开立方之数(“一”的任何次方都得一,不计)。“八”的文化意义也跟“四”一致。“四”表示全部,“八”也表示全部,只是更为强调。东南西北和四方,分得再细一点,加上东南、东北、西南、西北,便成为八方。“四方来宾”“四方支援”,也可以说“八方来宾”“八方支援”,意思基本相同,只是说“八”更带夸张语气。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古人又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加上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合为“八节”,“八节”和“四季”一样都可以代指所有时间。
在更为虚化的用法中,“八”也可以看作是“四”的进一步强调,如“八面玲珑”,比“四面讨好”更加强调。至于“八宝饭”、“八宝鸭”、“八珍糕”之类,“八”更有全而多之意,在多的意义上,是“四”所不能代替的。
由于“四”“八”基本同义,因此这两个字常常配合使用,这比单用“四”或“八”更强调全部,如“四面八方、四通八达、四平八稳”。可是“八”跟“七”相配却有多而杂乱的贬义,这跟“四”“三”相配的贬义恰恰相映成趣(例子已见“三”“七″处,不再重复)。“三”“四”,“七”“八”都是相邻的奇偶两数,可见数字及数字搭配的文化意义确实跟它们的数学性质有关。
在另一方面,“八”的命运却比“四”好得多。“四”因为音近“死”而有时被忌讳,“八”却由于谐音“发”而受到中国人(主要是闽广人)的青睐。许多闽广人在生活中视“八”为神明,尤其是商人,更关心“八”(发)的好运。据报载,旅馆中带“8” 字号码的房间,总是被闽广人抢着订住,若有“888” 号,更是会四季常满,个别人甚至不带“8”的房间不住。海南省有一厂家,所产的电视机就叫“888”牌,“发发发”,让做着发财梦的人听来确实带劲,可是对“北佬”们的作用还不明显。不过随着南风北渐,北边也开始有厂商挖掘起“八”的潜力来,江苏盐城的“燕舞燕舞”厂,就推出了“燕舞888” 的新型产品。对“八”的崇拜也被出洋的闽广人带到海外。新加坡不久前建起一批中国古代名人塑像,选八人,据说也是为谐“发”,不过是这个共“发”解作“发财”大概不宜”,恐怕只能“发达”之意了。
“八”字字形简单却有一定的形象性。作为汉字,“八”也常被人移作他用。唇上髭须被形象地称为“八字须”,事情还没头绪叫“八字还没一撇”。人们对旧时官府的评价是“衙门八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这句谚语中用得极妙的“八”字,是既不能意译,又不能音译,恐怕得“形译”才行。
数字“九”
“九”是“三”的三倍和平方,是最大的个位数,这是“九”字文化意义的数学基础。在阴阳学说中,“九”是阳数之极,这又加重了“九”的文化意味。“三”是表多之数,“九”是“三”的平方,“三”不足以言其多时,便可用“九”来强调。对此,清人汪中在《释三九》中已分析过了。按说,“十”比“九”大,但“十”已进位,在二位数中是最小的,所以中国人宁可用个位数中的最大者来强调多。
人们描写极高的天有九重,简称为“九霄”,上面住着“九天玄女”一类神仙。相对的,地下则有极深的“九泉”,人死之后,只能“九泉有知”。至于《左传》“三折肱,知为良医”,到《楚辞》中说成“九折臂而成医兮”,更说明“三”“九”都是言多之辞。山川河流称“九”的也很多,黄河流域众多支流古代总称为“九河”,与此相应,则有长江流域的“茫茫九派”。此外还有“九嶷山、九华山、九龙江”等等。
在有些情况下,人们是明显地故意取“九”舍“十”的。在吴地,习惯上庆祝“某十大寿”是在虚岁逢九的年纪时举行的,如四十九岁时做“五十大寿”;六十九岁时做“七十大寿”,还名之为“做九不做十”。进位缺一的多位九数,在汉人看来更能显示多,更有表达力和形象性。“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当然有押韵的缘故,可“黄河九十九道弯”,却纯粹为了强调和增强形象性。电影《红高粱》的歌词作者深通此道,“九千九百九”一句,广为流行。
阴阳家定“九”为阳极之数,这也进一步提高了“九”的地位。阴历九月初九,并没有什么要纪念的事物,只因为两个阳数相遇,就成为一个颇大的节日,称为“重阳”,地位比两阴相遇的“六月六”高。重阳是人的节日,要登高,体现“阳”意,“六月六”是动物的节日,要下水,体现“阴”意。
“九”的文化意义不仅体现于个位数“九”的本身,而且还影响到带“九”的多位数(如“九千九百九”)和“九”的倍数,形成了一个阵容庞大的“九文化”家族,这在数字中是最突出的。许多“九”的倍数都有与“九”有关的文化功能,人们乐意用它们作文化符号。
“九”的两倍“十八”,也强调多,地下除了“九泉”,还有更糟糕的“十八层地狱”。武士们最喜欢自夸的是精通“十八般武艺”。
“九”的四倍是“三十六”,又是一个表多的数字,“三十六计”、“三十六行”可为例证。“三十六行”的十倍“三百六十行”,也还指多。
《水浒》里则有“三十六天罡星”,还有“七十二地煞星”-—“九”的八倍,加起来是“一百单八将”——“九”的十二倍。《水浒》用这些“九家族”成员,当然不光是指多,而且也给这些“替天行道”的好汉增加神秘色彩——“天意”、“阳气”之类,一百零八将的头儿宋江,就是靠了“九天玄女”亲授的“天书”来带领这支队伍的。《西游记》里唐僧师徒到西天取经,要历经九九八十一难,这是大神们有意设下考验他们的,当然在“多”之外有更多的神圣意味了。孙悟空有“七十二变”,也是“九”的八倍,但比起体现佛法的“八十一难”来,毕竟又差一筹。两位数字有九十个之多,恰恰这些“九”的倍数有如此重要的作用,这决不是偶然的。
“九″跟其他数字配合,主要也表示多。跟“一”相配构成多少对比,如“九死一生”“九牛一毛”。“九”和“三”“六”是汉语中表多的数字系列,“三”和“六”相配前已举例,“三”和“九”相配如“三跪九叩”。“三跪九叩”虽有实义,但作为礼仪,它是人为规定的,可知规定者是有意取其象征意义的。“六”和“九”相配没找到,可见在表多数字中,“三”还是最基本的。
数字“十”
“十”是第一个进到两位的数字,比前面九个数字高了一个层次,又是连续的自然数列中数目最大的单个汉字。“十”带有对前面的数字总结归纳之意。在汉语中,“十”的基本文化意义是“多而全”。就多而言,它跟“三、六、九”这个表多系列相关;就全而言,它又跟“四、五、八”及一定程度上的“二”这个表全系列相关。所以有总结之意。同时,“十”跟这两个系列又都有一些差别。
一、斗地主
该游戏道具由54张牌组成,包含两张joker牌,分别是彩色的大Joker(又称大王)与黑白的小Joker(又称小王),游戏人数一般为三人,一人为地主,另外两人为农民。双方出牌对战,地主先出牌,任何一方有一人出完牌时,该方获胜。
该扑克游戏起源于华中,现在在全中国流行。有时候,斗地主可以有第四名玩家参加,其中有个条件是要用到两幅扑克牌,但是规则有点不同。
二、德州扑克
德扑,是世界上最流行的公牌扑克衍生游戏,也是国际扑克比赛的正式竞赛项目之一。世界扑克大赛(World Series of Poker,WSOP)和世界扑克巡回赛(World Poker Tour,WPT)的主赛事(Main Event)项目即是“无限注德州扑克”。
德州扑克是位置顺序影响最大的扑克衍生游戏之一,因为所有轮数的下注次序维持不变,它也是美国多数赌场内最受欢迎的扑克牌类游戏,在美国以外的地区也十分流行,与桥牌的流行程度相当。理论上一桌同时最多可容纳22位(若不销牌则为23位)牌手,但一般是二至十人一桌。
所谓“打”掼蛋,其实就是升级类的游戏,从“2”开始打到“A”,哪一家先升到“A”,哪家就获得了胜利。(2-3-4-5-6-7-8-9-10-J-Q-K-A)
开始时,随机抽张牌将它反着放,哪家抓到,就打哪家的“2”。
当赢牌顺序为玩家1、玩家3、玩家2、玩家4时(即玩家1、3双赢时),玩家1、3阵营就可以进3,从“2”直接打到“5”;当赢牌顺序为玩家1、玩家2、玩家3、玩家4时(即一、三位时),玩家1、3阵营可以进2,从“2”直接打到“4”;当赢牌顺序为玩家1、玩家2、玩家4、玩家3时(即一、四位时),玩家1、3阵营可以进1,从“2”打到“3”。反之亦然。
呃,你说的是否是这个? FC冒险岛从二代开始就有坐骑了,会飞的不怕火的不怕冰的,吃的时候都是以扑克形式来着。
不过跟三目童子似乎没什么关系。
上一篇
1. 中国冷链物流行业规模有多大 有前景。 目前国内肉类市场呈现出主要生产区与主要消费区分离的局面,因此冷链冻品行业大量肉类产品需要进行异地调运;而随着活畜禽运输限制增多,大量货运需求冷链运输解决。 从运输结构来看,我国冷藏车保有量占货车总量 ...
1. 最火小黄鸭舞蹈 1.在小地图上我们看到有心形岛的,我们就降落在这个岛上。 2.向着心形岛降落,可以看到这是一个很漂亮的心形岛屿。 3.在岛中央,会看到一块大石头上会有二个小黄鸭的。 4.走近后,会有一个打卡选项的。 5.点击打卡选项后,会跳上一段 ...
1. 抓周有什么寓意 抓周抓到指南针的寓意是: 1.宝宝抓周抓到指南针代表宝宝具有探险意识,今后会跟方向或地理坐标相关的工作。 2.宝宝抓周抓到指南针代表宝宝对自己以后的人生方向是很明确的,家长不需要为宝宝过多操心,说明宝宝是个有目标的人,而且会顺 ...
1. 靓声的全部流行歌曲有哪些 1,《烟花易冷》 《烟花易冷》(又名《伽蓝雨》)是由方文山作词,黄雨勋编曲,周杰伦作曲并演唱的歌曲,收录在周杰伦2010年5月18日发行的专辑《跨时代》中。2011年,该曲获得2010年度北京流行音乐典礼“年度金曲奖”。 2,《 ...
1. 流行花园原版 《天国少女》,绝对好看,男的都很有背景,男主角还是中国人。也很美型, 《伯爵与妖精》,很美型,看名字就知道,男主角十个伯爵,超帅。 《黑执事》热门的,有两季,完结了,贵族和恶魔执事,美型。 《樱兰高校男公关部》里面的男的都 ...
1. 日系染膏有哪些品牌 不知道这些,就淘宝买染膏四大品牌吧 威娜 欧莱雅 歌薇 施华蔻 这些就是高端发廊用的 还有 日本的 资深堂 玫丽盼 2. 日系染膏染发理论知识 染发膏6cb的意思就是六度的米棕色,这是一款日系的染发膏,前面的数字6代表染发膏的色度是 ...
1. 题临安邸反映了南宋怎样的统治 《题临安邸》是南宋诗人林升创作的一首政治讽刺诗,该作品也是作者唯一的一首代表作。这首诗就是针对南宋苟且偷安的黑暗现实而作,它倾吐了郁结在广大人民心头的义愤,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 2. 题临安 ...
1. 抖音有什么游戏很火 回 没有统一入口宝贝。因为抖音小游戏入口不是固定的,可能会出现在不同的页面或者广告中,或者在其他游戏中跳转。所以没有一个固定的入口,需要用户进行搜索或者关注相关的账号来获取游戏入口。: 抖音小游戏是近年来非常火爆的一 ...
1. 今年流行的女裤子冬款 白色裤子 白色的裤子很多人都不敢尝试,对于职场的女性,白色的阔腿裤穿起来实在太有气质了。拖地款式的裤子,对于身高方面还是有一定的要求。在穿搭方面要注意一个技巧,选择高腰的将内搭扎进裤子当中,分割出黄金比例在身高方 ...
1. 南通特色烟酒 1 南通丽莎歌舞厅的收费是按照时间段来计算的。2 根据了解,南通丽莎歌舞厅的收费标准是晚上7点到凌晨2点,每小时收费100元,其中包含了酒水消费和歌舞表演等服务。3 如果需要包房服务,还需要额外支付包房费用。收费模式可能会根据具体 ...